第764章 将至金陵-《红楼襄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  横向对比的话,就是朱景洪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个将军,把皇位让给了其他的兄弟们。
      这确实是个纯粹的人……朱景洪暗叹,对王培安更为敬重。
      见王培安平静而坚定的表情,朱景洪便知其心意已定,但他还是问道:“先生可想好了!”
      “臣请殿下成全!”
      点了点头,朱景洪道:“好……你可上表陛下,请奏随我东巡!”
      这样绕圈子,其实朱景洪是为撇清关系,对外彰显是王培安主动要去,而不是他朱景洪提了一把刀来。
      “是!”
      接下来,二人又就东南的情况,详细进行了一番分析,敲定了接下来巡视的重点。
      又是半个时辰后,王培安告辞离开了,接下来他要去见阔别一年多的家人。
      王培安谁都对得起,唯独对不住的便是家人,尤其是帮他操持家务的妻子。
      再说银安殿内,看着王培安离开后,朱景洪心里叹了口气。
      用王培安而不用贾雨村,对他来说是物尽其用,这是上位者该有的理性抉择。
      就在这时,宝钗从屏风后走了出来,轻声说道:“他确实是位君子!”
      世人都标榜自己是君子,可真正称得上君子的有几个?王培安这样的人确实稀少。
      沉默几息后,待宝钗走到书案前,朱景洪方叹道:“我却是个伪君子,连真小人都不如啊!”
      “殿下何故这样说?”宝钗反问,虽然她知道这样说没错。
      “若我真不想他去,就不该跟他提这件事,刚才劝人家谋身……不过是假仁假义!”
      这话当然也是事实,他们夫妻二人走到现在这个位置,手上的脏事一个比一个多,都已经称不上是什么好人,与君子更是边儿都沾不上。
      回想起这些年发生的事,宝钗亦是叹了口气,答道:“一将功成万骨枯,何况是这煌煌帝业!”
      又是沉默一阵后,宝钗方开口道:“往后……无论王御史受多少攻讦,你只要护住他的周全,便可问心无愧!”
      “嗯!”
      …………
      转眼间十天过去,日子来到了三月十八,朱景洪启程踏上了东巡路,随行女眷除了宝钗,还有张小月和诺敏。
      按照皇帝的意思,这一路朱景洪走得很慢,尤其每到一地之省城,他都要盘桓十几二十天。
      在逗留的时间里,他主要只做两件事情,一是检查地方都司武备,二是接见当地文武官员。
      尤其是接见官员时,朱景洪讲解了朝廷大政,并从利益角度引导官员们顺应时势,眼睛要往前看而不是走向绝路。
      在他接见官员的同时,宝钗也没少接见命妇夫人,说话的角度与朱景洪大不相同,但意思都是劝导官员们要清醒些。
      他夫妻二人身份贵重,这般软硬兼施之下,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,引发了这些官员们的权衡。
      墙头草们有了动摇,正在犯错的人在考虑收手,这些都算得上是收获。
      从洛阳一路往东走走停停,耗费了将近六个月的时间,终于来到了庐州府,再往东便进了金陵地界。
      而这一路走来,王培安确实非常给力,竟查办了三十多起案子,罢官夺职者有七十多人。
      查到这七十多人其实不算啥,他扯掉了某些人粉饰太平的遮羞布,把各省见不得光的事暴露出来,对朝廷大政来说更有推动意义。
      远在庙堂的首辅赵玉山,这次跟王培安配合得很默契,派出了好几路御史来查各省之事,并往其他未涉及省份也加派了御史。
      这些御史前两年的进士,于官场之中根基还不太深,所以相对来说可靠一些。
      可以预见,又将有一大批官员会倒下,空出的位置又能安排入仕不久的官员。
      对于朝局和地方局面,朱景洪当然都在掌握,他本人对此并未加以干涉,一切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。
      再说金陵这边,官员们老早知道朱景洪要来,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迎接事宜。
      应天府的行宫,又被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,金陵驻军以及各地水师,也都提前开始准备集结。
      太子要到金陵的事,早在一个月前就传开了,这种事其实没办法保密,所以朱景洪干脆没有保密。
      应天府城,薛家。
      夏月桂走进府中后园,来到了一处池塘边上,便见薛蟠带着两岁多的儿子,正拿着鱼竿在钓鱼。
      “你们都下去!”夏月桂吩咐左右侍女。
      她在府里威权极高,至少不在薛蟠之下,所以众人听了都退走了。
      薛文见是母亲来了,于是撇开老爹跑向了夏月桂,嘴里还唤了几声“娘亲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