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连夺诗魁-《回到大宋做枭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李师师见此,连忙开始研墨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徐汉良这等才子,即便是在汴梁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她对于徐汉良的一些行为,同样是好感十足。
    她明白自己的身份,虽然被称为花魁,但也只是玩物而已。
    不过唯一好的一点就是,自己能够选择成为谁的玩物,至少目前是如此。
    刚刚在她坐到徐汉良旁边之时,便已经做好了被揩油的准备。
    但谁知徐汉良却格外尊重,更没有动手动脚,谁能拒绝一位柳下惠呢?
    “士子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”
    两句先行写下,李师师在一旁暗自研读。
    不过这开头两句,着实让李师师有着一些失望了。
    完全没有第一首诗那种豪气,似乎能看到一位向往功名的士子,进京赶考的样子。
    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,这是改变一生轨迹唯一的途径。
    一句写完后,徐汉良沾墨舔笔,续写出了下面两句。
    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何处不青山。”
    这句写下之后,原本的文人气息,一扫而空。
    取而代之的,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将领,宁愿马革裹尸,也想在战场之上立下功劳一般。
    整首诗依旧是豪情万丈,但李师师似乎还是更加偏向于第一首诗更好。
    在重文抑武的大宋,这种诗,自然是赢得不了李师师这等花魁的青睐。
    在李师师看来,古往今来最好的词人乃是柳三变,即便是东坡居士也要逊色不少。
    不过徐汉良却举起了手中的稿纸,挥舞了两下。
    一旁婢女微微一愣,连忙走到了徐汉良身旁。
    “写好了。”
    徐汉良轻声道。
    婢女听到这话微微一愣,没想到徐汉良速度这么快。
    “公子,好快啊。”
    一旁的李师师,也不免惊叹了一句。
    徐汉良拿着宣纸的手,不免微微一顿。
    转过头来,看向了李师师:“小姐,你或许可以换个说法,文思泉涌,下笔如神。”
    听到徐汉良这句话,李师师倒是有些不解,不知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。
    很快,婢女手中的诗,便被呈上了那些山长的桌上。
    “又是徐汉良,他是何人?”
    看着这个熟悉的名字,天一书院的山长有些意外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