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瑜西雨规荆襄-《替汉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再者,刘表此人素来忌惮吾江东君臣,在面对这等良机时,他一定会存着削弱吾江东实力的打算,命将领支援全柔。”
    “荆州国力虽强,但兵马一向不善战,若是刘表要想救援全柔,其定会想着借助国力之优,发大兵以支援全柔。”
    “欲救全柔,先破柴桑。
    伯言无法断定刘表会从何处发兵,但吾认为,刘表一定会从江夏发兵。
    何也?”
    “刘表外宽内忌,若从南郡发兵,则要在南郡中择一将领统率。
    但南郡中有资历统率大军的,唯有蔡、张、蒯等数人。
    这数人皆为刘表所忌者,刘表断不会令他们统兵。
    既无大将统兵,南郡又怎么能发出大兵呢?”
    “而江夏黄祖近年来,为了顽抗吾江东,数次像刘表讨要兵马粮草。
   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江夏兵马众盛,粮草丰足,江夏又距柴桑一地最近,从兵力、时间上来说,由江夏出大兵最为合适。”
    周瑜说到现在,孙翊已经大约明白了,周瑜要献的良策是什么了。
    他脸上浮现喜色道,“公瑾的意思莫不是?”
    周瑜感慨孙翊聪慧,笑着说道,“然也。”
    “江夏郡之所以难攻也,概其城内兵马甚多。
    又沙羡城依水而立,若是平时君侯率军征讨,非集合江东军力不可下。
    但所率兵马若多,沙羡地势险要,又依水设水寨为阻,吾江东大军无法施展开。
    如此攻取甚为不易,就算攻下,死伤必定也甚众。”
    “但若黄祖奉命支援全柔,出兵当在万数以上。
    而且时间紧迫,黄祖为了快速救援全柔,必会出动江夏水军横渡长江直抵柴桑。”
    “黄祖出兵万数以上,江夏兵力就会空虚。
    黄祖调派江夏水军运输战兵,水寨防御就会薄弱。
    这正是君侯攻略江夏之大好时机呀。”
    “臣认为君侯可趁此良机,率大军浮江,昼夜驰上,急袭江夏,击其空虚。”
    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则江夏可下,黄祖可擒也!”
    周瑜说完这句话后,孙翊只觉得一扇大门在他的面前徐徐展开。
    那是孙策先前梦寐以求的,通向荆襄的大门!
    孙翊站起身来,脸上浮动欣喜之色。
    他激动的不停的握拳击掌,来回踱步的思考着此计的可行性。
    他叫人取来了江东舆图,在江东舆图上,他用手指不停地在江夏、柴桑、庐江三地之间移动着。
    最后,他笑道,“可行,可行!”
    他来到周瑜身前,握着周瑜的手说道,“公瑾好计谋,好计谋!”
    只要能拿下江夏,通往荆州的大门就会被打开,以后江东在对荆州的攻略中,就会彻底掌握主动地位。
    而且黄祖是杀害孙坚的凶手,只要能擒拿黄祖,不但可以为孙坚报仇,还可以为孙翊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。
    承父之法统,报父之血仇,只要能做到这点,孙翊江东之主的位子,就会彻底变得牢不可破起来。
    攻破江夏有这样的好处,又怎么不能让孙翊激动呢?
    可是这时,周瑜却对孙翊言道,“在此时机,君侯不单可以拿下江夏一郡。”
    孙翊闻言定睛看向周瑜,周瑜只是淡淡一笑。
    他取起案上的毛笔,来到横挂起来的江东舆图前,用朱笔在舆图上的某处化了个大圆圈。
    他转身对孙翊言道,“要想拿下此处,君侯只需要一信,一人就好。”
    周瑜的语气很是淡然,但他这时说的话,在孙翊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    “何信,何人?”这句话的语气充满期待。
    “信为降信,人为在下。”这句话的语气充满自信。
    政厅外的风雨越加猛烈,还时不时伴随着轰轰雷声。
    这时一道闪电划天而过,照亮了整个天空,也照亮了政厅中的君臣二人。
    电光照耀下的周瑜单手负背,白衣纶巾,青丝散肩的他精神奕奕,风度卓然。
    此刻的他似一位润玉佳公子,翩然独立于浊世。
    更似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,正在用他高超的谋略艺术,正在为他的主人,执笔绘画着某种惊世之计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