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八五章 大学-《大魏春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“?……啪……”
    “?……啪……”
    一枚又一枚的二脚踢被射向半空,脆响两声之后,又会冒出几缕蓝烟。
    因为是大白天,所以最多只能看到几点火星,听个脆响,远不如夜中那般灿烂。
    而即便如此,一众围观的百姓并世家、门阀子弟等依旧被吓的不轻。
    他们想不通,火为什么会飞上天,还如此之响?
    足足炸了半刻,响声才陆续停歇。李承志举步上前,轻轻一掀红绸,露出一块高有丈余,长有两丈的石璧。
    石璧并非是整体,而是将许多石块切方,筑砌而成。
    看着就如玉璧,晶莹玉润,其实只是采自合黎山中最常见的花岗岩,切块后用水磨过,所以才如此光滑。
    上面刻着四个大字,如银钩铁划,苍劲有力。且渡了金,耀眼生辉:镇夷大学。
    听着很有后代气息,但并非李承志原创,不过是太学的别称而已。
    且有出处,《礼记·王制》:大学在郊,天子曰辟雍,诸侯曰泮宫……
    待红绸揭下,看到“大学”二字,凡李氏部曲无不兴奋的浑身直抖。而如世家、豪强却是脸色大变,心惊肉跳。
    李氏这是准备称候,还是直接称王?
    也就李承志不知道,不然他肯定会说一句:你想多了……
    鸣了百多响礼炮,揭过红绸,这开张大典便算是礼罢。李承志当仁不让,走过石璧,迈进大门。
    其后便是李始良、李亮、李松、李时等一众文武、凡党长以上的吏员,及受邀而来的士族。
    被请来观礼之人,大多都提前知会过。但也有少许不知就里,边跟着往里走,边问着四周同行之人:“这是做何?”
    “看不到?”
    有人指着石璧上的大字,“自然是立学!”
    立学,竟这般简单?
    只是一通怪响,掀了一面红绸,就礼成了?
    这也太儿戏了吧?
    有士子不愤,低声嗤笑道:“这李氏好歹也是先圣(孔子)门徒,以《诗》传家,难道不知凡立学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?不祀先圣,这祭三牲也就罢了,就连座香案也不摆,边座先圣神像也不立?简直是欺师灭祖,有辱斯文……”
    他声音虽小,但四周听到的人不少,且不论寒庶,皆为读书识字之辈,是以皆是深以为然。
    自汉武帝抑黜百家,独尊儒学,设置五经博士以后,各朝各代便一直遵从《礼纪》:凡立学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。
    当时的先圣是周公,先师则是孔子,建立学校必立这两位的神像,并以大礼祭祀。
    后到曹魏,又改成了:罢周公,奉孔丘为先圣,先师颜回为之配!
    而之后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先后入主中原,皆依礼纪,凡立学必奠孔子、颜回。而偏偏李氏如此做派,故士族出生,甚至凡读书识字之辈皆暗中不平。
    但也只敢在背后小声叨叨两句,没一个敢大声嚷嚷出来,更别说当面质问。
    能有如此效果,当然是李承志奉行“乱世当用重典”的好处……
    众人鱼贯而入,但刚进大门,李承志又停了下来。
    眼前是一座石台,上面竖着一块石碑,同样很大,但薄了许多。
    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字,一为入学条件,二为教学内容,三为出师资格。
    李承志挥了挥袖子:“都让看看吧!”
    李始良应诺,与带队维持秩序的军将传令,各乡、党署政官吏,世族、寒门士子便排着队到石碑前阅鉴。
    只是几息,石碑下便寂静无声,针落可闻。
    好家伙,这镇夷大学,竟然不修五经了?
    倒非不学,而是不治。
    第(1/3)页